第891章 谈话 元祐二年,八月癸未(初四)。 内池沼的一处垂钓台上,赵煦拿着路亚杆,搜索着水面。 在他身旁不远,是同样拿着路亚杆,在搜索水面的吕惠卿、向宗回、高公纪三人 顺便说一句,如今,路亚钓在汴京城的垂钓圈子里,已经蔚然成风。 出现了不少路亚高手。 就连辽国使团,也都在玩,而且,还下了一笔定制版的路亚订单,打算买回去献给辽主,让耶律洪基也玩上路亚。 这很正常! 宋辽两国的君主,都是钓鱼爱好者。 大宋这边,真庙、仁庙时代,钓鱼宴天下有名。 辽国那边,辽圣宗、辽兴宗也都爱钓鱼。 特别是辽兴宗,传说他是走哪钓到哪。 甚至为了钓鱼,可以连国事都不顾。 不然,怎么说宋辽是兄弟之邦呢? 不过呢,赵煦钓鱼,与其说是娱乐,不如说是趁着钓鱼,和大臣们谈心说事。 因为,他发现在钓鱼的时候,君臣之间的距离,会被显著拉近。 同时,也将远离许多政治正确的繁文缛节,让君臣之间的谈话,更有效率,也能更深入主题。 就像现在。 赵煦一边拉着鱼竿,一边对吕惠卿道:“吕相公,履任熙河之后,当与向、高两位国亲,精诚团结,共同合作,将熙河路,建设成天下强路、富路!” 昨天傍晚,向太后簇拥着赵煦,来到内东门下的小殿,然后召见了翰林学士承旨范纯仁。 于是,今天一早,宫中降出宣麻。 资政殿学士、熙河兰会路经略安抚使赵卨,落熙河兰会路经略安抚使,拜平江军节度使,加开府仪同三司,封益州郡开国公,加食邑一千户,食实封两百户,并尊为元老,赐第于汴京新城东厢建隆坊第一区第一甲,位视执政,特旨许一月一朝,并许与闻枢密院事。 由之,赵卨成为了,元祐朝的第一位元老。 而且是通过宣麻拜除这种仪式确认的第一位元老。 更通过制词确定了,赵卨有权参与枢密院政事。 这可太关键了! 相当于给天下其他诸路的封疆大吏们,开辟了一条新的进步之路。 而早在吕惠卿回朝不久,朝野内外就都已经知道了,吕惠卿是要去熙河路接任赵卨的。 今天,赵煦把吕惠卿、向宗回、高公纪三人叫到一起,算是间接的官宣了这个外界猜测已久的任命。 “陛下德音教诲,臣定铭记在心!”吕惠卿连忙放下鱼竿,躬身回答。 赵煦嗯了一声,又对向宗回、高公纪两人道:“两位国亲,也当和吕相公,相互扶持,在军国事上,尤其要听相公的将令,不可自行其是!” “诺!”向宗回、高公纪两人立刻躬身应诺。 “嗯!”赵煦满意的点点头。 他的这些嘱托,是必要的。 因为假若他不强调这些事情,并亲自当面嘱托这三个人。 赵煦真的担心,他们会在熙河内斗。 没办法! 大宋朝的文臣和外戚们,是有着丰富的内斗记录的。 和刻板印象不一样,不仅仅是文臣们,想方设法的和外戚们斗争。 其实,外戚们也会想尽办法的和文臣斗。 离汴京越远,外戚大臣的斗争积极性就越高。 像赵卨在熙河和向宗回、高公纪,上演将相和的事情,在大宋朝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事情。 而他们能相安无事。 除了利益相关外,最大的原因就是,赵卨老了,马上就要致仕了,已经没有和人斗争的心思。 甚至可以说,他斗腻了。 这也是赵煦会选用他的缘故。 可吕惠卿就不一样了。 这个福建子,可是出了名的强势人物。 无论走到哪里,都喜欢大权独揽,而且他还有厌蠢症。 当年在朝中,就是怼天怼地怼一切而闻名。 到了外郡,就更是放飞自我了。 根据赵煦派去河东的走马承受们汇报,吕惠卿在河东的时候,下面的文官武将们,只要做的事情,稍不如他的意,就会被他痛骂,甚至重责! 当年,张之谏之所以忽然背刺他。 就是因为吕惠卿在兼任鄜延路经略安抚使的时候,用玩忽职守的罪名,当众抽过张之谏二十鞭。 这被张之谏视作奇耻大辱。 而向宗回、高公纪的脾气,虽然还算可以,但也不是那种,被人骑到脸上,还要委曲求全的人物。 所以,赵煦一直比较担心,吕惠卿到了熙河路和向宗回、高公纪闹掰。 若是这样的话,问题就比较麻烦了。 更会影响赵煦自己的大策。 所以,赵煦也放下手里的鱼竿,看着三人,道:“熙河路,旧年每岁亏空多达数百万贯!” “朝中上下,对此一直颇有微词……” 放弃熙河,至少是放弃兰州,在元丰八年的时候,在朝中的声音可是很大的。 而支持者,最大的理由,就是财政! 没钱! 也不能说,这些人没有道理。 熙宁变法以来,三冗之弊,非但没有解决,反而因为摊子铺的越来越大而愈演愈烈。 朝廷每年财政收入的六成甚至更多,都花在了军费/战争相关。 剩下的四成不到,需要供养赵官家和赵官家的亲戚们的穷奢极欲,还得养天下州郡的官员。 能落到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少之又少。 旁的不说,东南六路的财税,每年分逼不剩,都上缴了中枢。 这六路的基础建设,在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里,都没怎么投入。 于是,各种各样的问题,都在往外蹦。 现代大洋彼岸的帝国,有铁锈带。 如今大宋朝的东南六路,则有着大量年久失修的古老工程在荒废。 铁锈带的红脖子,不会管帝国的全球霸业,他们只想回到一个人上班,就能养活一个老婆两个孩子一条狗,还能在郊区有个大别墅的时代。 同样的道理,东南六路的士绅百姓,也不会去想什么汉唐雄风,更不会管赵官家矢志收复灵夏,乃至北伐幽燕的宏图大业。 他们只想顾好自己眼前的事情,先解决好,自己妻儿今天的温饱,让家人在今天晚上不必流离失所。 这都是人之常情。 故此,赵煦即位以来,最关注的始终是经济,是就业,是稳定。 无论是在河北方向,每年都砸下几十万甚至上百万贯来清淤。 最⊥新⊥小⊥说⊥在⊥六⊥9⊥⊥书⊥⊥吧⊥⊥首⊥发! 还是放松东南六路的各种监管,并在各种矿监上,让利于民,减少矿税抽成,增加博买。 又或者,在泉州、明州、登州,大兴舟船,鼓励海上贸易,鼓励开拓航道。 还是想方设法的把天下州郡的英雄好汉们,都往熙河、交州送。 都是基于此,都是为了经济、就业和稳定。 所以,赵煦看着眼前的三人,语重心长的道:“如今,熙河路的财政问题,虽已大为缓解。” “去年,熙河路第一次,只要了不到五百万贯的财税支持!” “这还是在有着战事的情况下!” “朕很开心,两宫慈圣也很高兴,朝中上下就更欢喜了!” “所以,朕希望,今年、明年,熙河的财税情况,继续好转!” “争取到后年,实现自给自足,乃至于有余力供给中枢财用!” “此事,至关重要!” “卿等明白?” “诺!”三人齐齐躬身而拜:“臣等定当不负陛下敦敦教诲!” “善!”赵煦颔首。 然后他看向吕惠卿,这个他最担心,同时也最期待的人。 “此去熙河,相公责任重大!” “既要为朝廷,盯紧西贼,收紧勒在西贼脖子上的绳索,使之渐渐失血、窒息……” “同时,也要控制好分寸……” “未来三五年中,熙河方向,最好不要再有大的战事!” “当然,若西贼挑衅……”赵煦眯起眼睛来,厉声道:“不要犹豫!” “给朕打回去!” “诺!”吕惠卿欢喜鼓舞的再拜。 他最担心的,其实还是朝廷要求他,管控好边防,甚至勒令他,即使西贼挑衅,也要忍耐。 这可不是他的性子! 如今,有了官家背书。 吕惠卿在心中,开始冷笑。 他可是最擅长,在朝廷的政策里找空子的人。 西贼挑衅? 这还不好办! 总之,他到任后,会想尽办法的,让西贼挑衅的。 不挑衅,哪来的战功? 没有战功,他如何立威?如何收拢军心? 在鄜延路和河东戍边这些年,吕惠卿是看透了大宋的禁军的。 大头兵们,最怕的从来不是战争。 而是没有战争! 因为没有战事,他们就只能拿固定的军饷。 靠每个月一贯甚至一贯半的军饷。 他们根本养不活自己和妻儿。 只有战事一起,他们才能拿到赏赐,才能让自己和妻儿,过上好日子。 当然…… 这一切的前提是必须赢! 假若上位者不能带他们赢,出现一两次大败。 那士气就会迅速崩掉。 可一旦,上位者能带他们打赢。 那军心士气,立刻爆棚。 人人都会嗷嗷叫着,冲上战场! “除了西贼……”赵煦继续说道:“熙河最重要的,就是棉花种植!” “相公当知此事的重要性!” “臣明白!”吕惠卿眼中闪出精芒来。 他已收下了李二虎当白手套。 自然,他知道,棉花的重要性和赵煦对棉花的重视程度以及赵煦推动大宋纺织业发展的决心——官家为此,连嘴里的肉(绫锦院)都肯吐出来了! 甚至让开封府,给予了民营纺织作坊最大的便利! 这对赵官家而言,是前所未有的力度! 在吕惠卿的印象里,赵官家们,素来都是没占到便宜就算吃亏了。 如今,为了推动纺织业的发展和兴盛,官家不仅仅吐出了自己嘴里的肉,还让官府给予包括税收在内的便利与扶持! 这简直是,前所未有的让利和政策支持!
下拉加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