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9章 大宋最特殊的地区——河北 当天晚上,向太后去了庆寿宫,参与招待薛氏回京的宫宴。 赵煦自然不会参加这种命妇们参与的宴会,以免瓜田李下之嫌——赵煦今年公开对外的年龄,已有十三了。 十三岁的男丁,在中古是可以成家立业的。 农村基层,有一大堆十三岁就订婚甚至成亲的男丁。 至于十三岁就嫁人的女子,在这个时代,就更是不知道有多少。 不过,留在保慈宫的赵煦也没有闲着。 因为,今天,也是抵当所正式扑买的日子。 所以,他在等着石得一来给他汇报今日抵当所扑买的进展。 这可是关系着,数百万贯的买扑收入。 所以,尽管今天扑买的只是诸多抵当所中最不起眼的那几个。 也就是新城外的九个抵当所。 但赵煦依然很重视。 开门红嘛! 若连新城外的九个抵当所,能买扑出一个高价。 那么汴京新城和内城的那些抵当所呢? 赵煦,自然不会嫌钱少! 宫门落锁不久,刘惟简便来到了赵煦面前,首先是行了大礼:“老奴问大家安……” “我安!”赵煦坐在坐褥上,假作镇定的点点头,然后问道:“老钤辖,今日买扑可还顺遂?” 刘惟简欢喜的报告道:“奏知大家,今日买扑,众商贾皆是踊跃参与……老奴亲眼所见,来投实封状的商贾,足有上百人……” 赵煦顿时露出喜色来,赞道:“竟有这许多人参与?!” “真是辛苦老钤辖与左相了!” “待此番买扑后,我定当好好酬谢老钤辖!” “不敢!”刘惟简顿首拜道:“今次买扑,能得成功,全赖大家圣德,老奴不过是略尽了些绵薄之力罢了!” “老钤辖不必推功!”赵煦道:“皇考在时,曾教我为君主首在赏罚分明!” “老钤辖为社稷立功,我自当赏之!” 听到这里,刘惟简才不再推辞,只道:“大家圣明!” “只是……” “老奴所言,也是真心实意!” “若无大家下诏,改革买扑诸制,缩短公示时间,废黜再买扑之制,还派禁军看守封桩箱……” “众商贾皆曰:此至德至圣之事也!” “于是,纷纷踊跃参与,方有今日盛况!” 这倒是实话! 赵煦听着,也是受用不已。 在大宋买扑(标的),分实封状(暗标)和课额制(根据往年的买扑额,算出一个平均值,然后由商贾按照这个价格承买,当然,这是关系户们才有的待遇)。 这次抵当所买扑,大部分都是采取实封状投标。 也就是由商贾们自行填充一个买扑的价格,然后投入专门特制的铁箱里,等到公示日,在所有承买人见证下开箱读标,价高者得。 只不过,在过去,这道程序还有后续——开标后,官府假若觉得投标的价格低了,可以要求所有承买人在上次中标的价格基础上再来一次投标。 这就是真的把商贾不当人看,纯当肥猪宰了。 偏生,因为最终解释权在官府手中,大多数人都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 赵煦这次买扑抵当所,就公开废掉了再标的程序。 确立了一次投标,价高者得的制度。 同时,还大大加快了公示读标的程序。 按照过去的制度,投标后一般会在六十日内公示。 这显然,给了很多人暗箱操作的机会。 所以,赵煦这次改成了七日后公示。 同时,投标的标箱,不再由官府保管,而是命狄咏率军看守。 而且,这支看守标箱的禁军,是赵煦命狄咏在御龙第一将中随机抽签选出来的。 种种改革,既增加了买扑的透明性和公正。 同时也提高了这次买扑的公信力。 这从商贾们踊跃参与,竟有百余人参与就能看出来。 须知,在大宋想要参与官府的买扑,就必须有抵押和保书。 这次买扑抵当所,对抵押物的最低标准是——十万贯! 考虑到大多数人都不可能有这么多现金,所以接受不动产以及有价证券(盐钞、茶引、地券等)。 此外,还需要有一位朝官以上的文臣,或者大使臣以上的武臣具保。 换而言之,这一百多名参与买扑的商贾,全部都是真正的实力派。 “老钤辖且起来说话!”赵煦说着,就让冯景将刘惟简扶起来。 然后,他就问道:“且请老钤辖为我说一说,各抵当所的买扑人数与情况……” “再估算一下,今日买扑的九个抵当所,大约能得多少买扑钱?” 刘惟简在冯景上前的时候,就已经自己站起来了。 他弓着身子,依旧是用着谦卑的话语说道:“奏知大家……” “今日买扑,臣与左相奉诏,将新城外九抵当所买扑人限定为蜀地、陕西诸路以及河北、河东本贯商贾……” “其中,清明坊抵当所,臣等奉诏,只许河北本贯商贾参与买扑……” “但依然有十余人参与买扑,且皆已具保……” “含耀抵当所则只许永兴军路并商州、洛州本贯买扑……亦有十余人参与……” 赵煦听着刘惟简的介绍,嘴角慢慢翘起来。 “看来,民间富人是真的多!” 仔细想想也正常。 大宋自立国以来,就采取了不同于汉唐的经济政策。 所谓‘不立田制,不抑兼并’,其实只是说的好听,实际上赵宋王朝的经济政策是官营垄断经济。 什么叫官营垄断经济? 宫本位! 历代赵官家,对着天下州郡的一切,尽可能的竭泽而渔。 所以,赵官家不仅仅是大宋朝最大的地主——根据漆侠先生在《宋代经济史》中的统计,元丰六年,北宋计有垦田大约七百二十万顷,而赵官家所拥有的官田数字超过三十二万顷,占天下总垦田数的百分之四点三左右。 历朝历代,谁家皇帝,能拥有这么多土地? 赵官家们做到了! 除了土地,赵官家们还有大量的遍及天下州郡的各种作坊、矿冶、渡口、码头等等…… 监当官们,就是替赵官家去管理这些产业的职业经理人。 赵官家们,几乎是极尽可能的,将自己的手,伸向了整个王朝可以掌控的一切资源。 看上去,赵官家们这么竭泽而渔。 大宋朝的经济,应该崩溃了吧? 但事实恰恰相反! 大宋经济,非但没有崩溃,反而是有史以来,财政收入最高的王朝! 元祐元年,财政收入更是达到了七千万贯! 为什么? 因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制度。 既然赵官家们,需要从天下州郡的商业活动中来攫取利益。 也就意味着,赵官家们必须在事实上放松对民间商业的限制。 于是不仅仅解除了对商贾的各种歧视性的法律,还承认了私人财产的合法性。 像汴京这样的商业城市里的市民们,甚至已经习惯了通过诉讼争产。 商品经济,开始冲击着传统的儒家纲常伦理。 立国之初,就发生过,两个宰相为了争一个富婆而把官司打到皇帝面前的事情。 这在其他王朝,几乎不可想象! 发展到现在,儒、商开始合体。 福建、东南的商贾们,都开始供养族中能读书的年轻人。 等这些年轻人求取到功名后,再反过来,给家族的事业提供官方保护。 像是章惇、蔡京、蔡确、吕惠卿,这些福建籍的重臣家族里,都有着大量经商的族人。 官商融合,已是世代的主流。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一看! 民间的有钱人很多! 当然了,这些人基本都是官商合一的。 背后总能找到一个或者几个重臣。 像相州韩家、寿州吕家的人,为什么能不贪污就可以维持他们的宰执生活水平? 答案就在这里! 赵煦听完刘惟简的介绍,微微颔首,然后就道:“辛苦老钤辖了!” “但有个事情,尚需老钤辖替我奔走一番……” “请大家吩咐!”刘惟简立刻表态。 “我素来关心河北百姓,重视河北民心!”赵煦说道:“故此,即位后便屡次下诏推恩河北士绅,更遣宋用臣等,于河北清淤、修路、铺桥!” “凡此种种,天下共见,士民所共知!” “此番买扑抵当所,更是单独为河北路,单划一个抵当所!” “此事,老钤辖当与河北诸商贾,详细阐述,务必使诸商贾皆知我对河北的关爱!” “此外,老钤辖可透露一个事情,与河北诸人……” “便说,此番买扑,即使未能中标,也不必忧心,我自还有好处与之!” 河北路! 是大宋的软肋,同时也是大宋最特殊的地区。 自大宋立国以来,河北路就是一个真正的自由经济社会。 赵官家们在河北,既不榷盐,也不榷铁,甚至连酒都不榷。 放任民间自由野蛮生长! 所以,大宋的河北出巨商! 河北人有钱到什么地步? 赵煦记得,就在元丰八年的时候,河北路有司就报告说,有个大商贾,希望买扑整个河北的盐业市场。 而且,他提出一个惊人的价格。 但是,赵煦看到了奏疏后,立刻马上就毫不犹豫的拒绝了,还下诏严厉训斥了有关官员! 后来,更是借口其他理由,贬黜了那个上书提议的官员。 为什么? 因为河北有统战价值! 但凡赵官家今天敢在河北实行食盐榷买制度,让河北人吃赵官家的高价盐。 明天河北人就会用脚投票,润去辽国,当耶律家的臣民。 别笑——因为,在大宋境内,生活着一大批既有辽国户口,又有大宋户口的所谓‘两输户’。 这些人,既向辽国纳税服役,也向大宋纳税、服役。 看上去,这些两输户们的日子应该很惨了吧? 事实是——整个天下,没有比这些宋辽边境上的两输户们更快活的群体的了! 因为,宋辽都在争相的拉拢他们,统战他们,给与他们超级优惠的政策! 像是大宋,就长期不向他们征税,也不要求他们服役。 后来还是仁庙朝的时候,有人说——两输户一直不纳税,似乎也不好。 万一他们长期没给大宋纳税,导致他们自我认同是辽人了,就不妙了。 于是,朝廷才派人去要求两输户们象征性的每年交一点正税。 而且,这些税收不是强制性的。 你交也行,不交也没问题。 朝廷不会和其他地方一样,派人催税。 辽国那边,对这些人就更优待了。 因为他们是生活在宋境,但给辽人纳税的‘忠顺臣民’。 所以,历代辽主对这些人是极尽拉拢、优遇。 他们虽然给辽主交税,但,每次交完税,辽人都会赏赐。 赏赐的财物,一般会超过纳税额,有时候甚至达到了纳税额的数倍! 除此之外,他们出入边境榷场,从事贸易,宋辽双方都不会阻拦、设限。 宋辽双方,都在极尽可能的,通过这些可以自由往来宋辽两国有着特殊身份的‘两输户’,来向彼此人民,彰显自己的‘宽仁’和自己政权的‘制度优越’。 于是这次抵当所买扑,赵煦依然给河北路提供了专门的优待——将一个新城外的抵当所,专门划给河北路,只允许河北本贯的人买扑! 没办法! 河北人,得哄着才行! 不然,人家就会跑路辽国。 耶律家可是一直自称自己才是合法的大唐继承者。 而且,他们家还是汉高祖刘邦的后人! 甚至污蔑赵官家是‘窃取神器’的【汴寇】。 在辽人的宣传攻势下,河北那边,是经常出问题的。 为此,赵官家们只能继续惠。 元丰八年,赵煦登基后,遇到河北水灾。 立刻就动员了整个国家力量,前去救灾。 水灾过后,赵煦更是命宋用臣率着禁军、青壮,在河北修路、清淤。 而朝野内外,对此都没有意见。 原因就是——一切河北问题,都不能看经济账,还得算政治账。 不能让辽人得到河北民心! 就像辽国人,千方百计的防止大宋得到幽燕民心一样。 于是,处于宋辽两国竞争中心的两国边境军州,就成为了这个时代,生活压力最低,同时税赋最少的群体。 当然了,赵煦做这些事情,可不是单纯的为了惠。 而是在利用河北的特殊地位,撬动大宋体制的顽固部分。 道理很简单——不患寡而患不均。 这是人性! 赵煦对河北越优待,越特殊。 其他地方的人,在看到这个情况后,自然会思考,会抗争。 然后,赵煦就可以顺应民心,一步步的解除商品经济的发展禁锢。 所以,赵煦会在随后就发动汴京新报和汴京义报,大肆报道相关新闻。 让天下人都知道,大宋有一个河北路。 这里不榷盐,不榷铁,甚至不榷酒。 商品可以自由流通,百姓的赋税负担更是非常低! 这啊,就是赵煦在现代留学学到的新闻学绝招——扛着XX反XX! (本章完)
下拉加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