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6章 孤家寡人 出了庆寿宫,向太后的神色,变得很复杂。 方才在庆寿宫里,她与太皇太后,虽然没有继续争执。 但,婆媳两人,已经明显的对上了。 向太后知道的,在这个事情上,她是绝不会让步的。 原因很简单——太皇太后,还在幻想着保全扬王颢的名声! 这是向太后所不可接受,并不能退让的事情。 无论是为了她自己,还是为了她的六哥。 她都会坚决抗争,决不妥协! 想到这里,向太后就在心中叹息了一声,悠悠的想着:“姑后……其实,你方才若松口……甚至只是假装不知道新妇派人去勉励、赏赐过冯氏……新妇也不会与您争……” 可偏偏呀,太皇太后爱子心切,直接暴露了她还对扬王有着幻想的心思。 这让向太后猛然惊醒。 元丰八年的那个早春,在这宫闱中所滋生的恐惧,重新萌发,并如同野火一般,不可抑制的在她心底燃烧起来。 让她倍感寒冷,也叫她打起了精神! 宫廷之中,向来杀人不见血。 向太后很清楚,若扬王得势,她们母子会是个什么下场? 只是…… 看着自己身边,这个已经渐渐长大,都快到她肩膀高的孩子。 向太后抿着嘴唇,她心中生出些愧疚。 愧疚于让这个孩子,在这么小的年纪,便接触到了宫廷中最阴狠残忍的一面——婆媳相争、父子相残、兄弟相杀。 六哥还小! 而且,六哥还是无数人心中的未来圣主明君! 承载着大宋天下,数不清的人的希望。 向太后很担心,自己做了个不好的榜样。 “六哥……”她小心翼翼的唤着赵煦的小名:“今日是母后不对……” 赵煦抬起头,看着向太后,眨着他那双,只有孩子才会有的清澈双眸,用着真诚的话语说道:“母后不必多说……儿臣知道,母后都是为了儿臣……” 向太后听着,顿时鼻子一酸。 是啊…… 这个孩子很聪明! 在庆宁宫见到他的那一刻,向太后就知道了。 所以…… 他怎么可能没听懂,今日庆寿宫中婆媳间夹枪带棒的那些对话? 于是,向太后更愧疚了。 她伸出手,搂住这个孩子:“是母后的错……” 像六哥这么大的孩子,他应该是捧着书本,快快乐乐、无忧无虑读书的年纪。 但…… 大人们的争斗,却将这个孩子卷了进来。 向太后的母性被完全唤醒。 “六哥放心……母后一定会保护好六哥,也一定会守护住先帝给六哥留下的基业!” 谁都想威胁到她的孩子的地位! 哪怕是姑后也不行! 这一刻,向太后下定了决心。 即使,最终闹得不体面,她也要给她的孩子亲政扫平一切障碍,除掉所有威胁! 实在不行…… “斧声烛影之事……吾亦能为之!” 就让那些坏名声,都让自己来背吧! 当然了,那些不得已的事情,不到最后关头,向太后是不愿的。 而什么是最后关头? 向太后在心中默默设了一个底线——扬王自由的走出亲贤宅,并开始频繁入宫的那一刻。 …… 夜深了。 庆寿宫的烛光,却依然亮着。 怀抱着狸奴的太皇太后,靠着坐褥。 此刻的她,多少也有些懊悔。 “不该和太后在官家面前,那般生分的……”她呢喃着。 人家到底是母子。 虽然并非亲生的,可已是朝夕相处,耳提面授了两年多,早已经有了羁绊和感情。 想到这里,太皇太后就对着自己身旁那个一直沉默的尚宫赵氏招了招手。 赵氏立刻上前一步:“娘娘……” “明日去请皇太妃到老身宫中来说说话……” 赵氏拜道:“诺!” 但心中,却有着疑问。 娘娘不是一直嫌弃皇太妃太不得体,大大咧咧,没有太妃的样子吗? 她记得,去年的坤成节,皇太妃就因为着装太艳丽,而被娘娘训斥过一番,据说皇太妃回去后就哭了,还是太后安慰的。 自那以后,皇太妃就只在每月初一十五来庆寿宫问安,每次来都是小心翼翼,大气都不敢喘。 所以…… 娘娘请皇太妃过来? 她大概会被吓到身体发抖吧? 只是,这些事情赵氏是不会蠢到和太皇太后说的。 她侍奉了这位娘娘数十年,知道她的脾气——从来都是高傲且独断的。 这都是英庙惯出来的。 娘娘与英庙青梅竹马,英庙在的时候,无论是在濮王邸,还是后来登基为帝,对娘娘都是言听计从。 就算偶有意见,也会想方设法的来哄她。 总会让她开开心心,舒舒服服。 可…… 英庙已经升暇了啊! 他已经进太庙二十几年了。 就连先帝,也已升暇了两年多了。 丈夫、儿子,都已经进了太庙,成了神灵。 现在在位的是孙子,听政的是媳妇。 可娘娘却还活在她是岳州团练使赵宗实之妻的那些日子里。 活在丈夫、儿女对她俯首帖耳的日子里。 这也就难怪,先帝这个娘娘亲生的长子,反而更亲近名义上的祖母慈圣光献,如同亲孙子一样侍奉着慈圣光献了。 先帝,在娘娘这里,从未得到过母爱! 娘娘的存在,甚至让先帝感觉很刺眼。 所以,一直都是若有若无的刻意疏远着娘娘,甚至是提防着娘娘! 想到这里,赵氏忍不住在心中叹息起来。 因为她能预感到,恐怕将来官家亲政了,对娘娘也会和先帝一般…… 实在是娘娘这个脾气啊…… …… 第二天,曾布上书,报告了昨日大理寺对薛占射的讯问情况。 薛占射自然是矢口否认,他有参与或者指使秦和等人殴杀良善。 更不要说意图对抗朝廷,对抗天子了。 但,审案嘛,从来都不是靠着别人空口白牙的赌咒发誓来审理的。 而是要看证据! 所以,曾布报告说,已经扣押了薛府的全部书籍、字帖、书信。 大理寺和御史台的人,正在加班加点的审查。 而且,已经找到了几条薛占射影射朝廷大政的证据。 赵煦拿着曾布报上来的那几条所谓的‘证据’一看,顿时就笑了。 “这曾布搞文字狱的功夫,倒是不错!” 都是些不着调的东西。 无非不过是,在写给友人的书信里,吐槽了一下元丰政治,又或者是诗词文章里,评论了一下元祐政治。 多大点的事? 不过…… 这也确实是文字狱的起手。 先找毛病,而且是些不大不小,可以辩解的毛病。 让人自辩,也给这个人的亲戚朋友们跳起来救他的机会。 然后…… 由小而大,以点破面,一网打尽! 只是可惜,赵煦不想搞文字狱。 倒不是他在现代留学,受了现代知识,开明了。 这怎么可能? 沙特王室、泰国王室还是现代人呢! 妨碍他们专制敛财了吗? 更不要说,将军的恩情,永生还不完的那个例子。 赵煦不想搞文字狱,只有一个原因。 他在现代,看过搞文字狱的下场和教训! 他在大学的图书馆中,阅览了数不清的清代史料,详细的看过那一个个详实的案例。 尤其是弘历这个完全的政治生物,所搞出来的那些文字狱。 那真的是将专制皇权的恐怖,发挥到了最大! 更是将‘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这句话,表现的淋漓尽致。 以至于,到了嘉庆、道光,国人依然是不敢妄自议论朝政,评论政治。 正所谓: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 于是,万马齐喑亦可哀! 然而,代价是什么呢? 代价就是,整个国家文明集体的沉沦,思想界的完全封闭、腐朽,以及统治阶级的彻底堕落! 若是没有外敌,这样搞可能确实能给王朝续命。 但是…… 清王朝很快就遇到了,从海上来的敌人。 而赵煦知道,他的大宋也会很快就要面对,有史以来最强的两个敌人。 女真以及……随之在草原上崛起的,横扫整个世界,征服欧亚大陆的蒙古! 在这种情况下,赵煦但凡只要不想重蹈他上上辈子的覆辙——死后,被人掘墓挖坟,尸骨任由野狗啃噬。 那他就只能走另外一条路。 假装当一个开明专制帝王! 假装可以容忍批评,假装要开启民智,普及教育。 为此,别说是薛占射的这些私下里的评论和吐槽了。 就算是在登州的大胡子,再次犯病,开始地图炮,赵煦也会容忍。 只要士大夫们不密谋着推翻赵官家的统治,赵煦就会在一定程度上,给与他们议论、评论国家政策的自由。 所以,看完曾布的奏疏,赵煦就将之放到了一边。 这就是留中。 留中的意思,就是暗示曾布,玩玩可以,别当真! 做完这个事情,赵煦却扭头命人将一道命令,送去了诸司专勾司。 这道命令很简单——自七月起,准探事司经费增加三成,准石得一所请,增募逻卒三百人,并交石得一培训。 所以说啊,赵煦是个假装的开明君王。 这边装开明、宽厚,扭头就加强特务机关,扩大特务编制。 没办法! 屁股决定脑袋,他说到底,是皇帝! 而皇帝,生来多疑、敏感。 故此,自古君王,皆是孤家寡人。
下拉加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