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4章 问政 元祐二年六月乙未(15)。 赵煦看着被送到他面前的那本已经装裱起来的新一卷的《元祐字典》。 他翻动着字典的书页。 目录、索引页,映入眼帘。 而在目录页的第一行和第二行,赫然写着:标点与数字。 赵煦翻到第一页,果然,出现了对标点符号和数字的解释。 谁说元老们矜持来的? 这不是很会的嘛! 赵煦露出笑容,看向坐在自己面前的两位元老。 “张节度……” “冯节度……” 张方平与冯京立刻起身:“臣在……” “朕能得两位元老辅政、指导,实乃我宋室之幸也!” “不敢!” 张方平和冯京连忙躬身再拜,一副诚惶诚恐的样子,实则心中都已笑开了花。 因为他们都知道,此刻就在这殿上,就在那屏风后,坐着起居郎黄寔。 赵煦轻笑着说道:“两位元老快快请起罢!” 张方平和冯京再拜谢恩后,重新坐下来,就听上首的少年官家说道:“今日两位元老入宫,正好……朕也有些事情,想请两位元老赐教……” 张方平和冯京的心脏在这一刻,都是扑通的剧烈跳动起来。 他们这次入宫,献书是假,借机在政治上发声才是真!刷各自的声望才是真!立人设才是真! 而如今最大的热点是什么? 毋庸置疑,就是现在被整个汴京关注和聚焦的‘税吏盘剥良善案’。 而如今,此事已经被彻底炒起来了。 就在昨天,有太学生在开封府府衙外,吟诵白居易的《卖炭翁》一诗,以讽刺开封府坐视良善被奸邪欺压! 政治嗅觉敏锐的张方平和冯京,立刻就知道了,是他们出来的时候了。 只是他们没想到,官家会如此配合他们! 要知道,由他们开口询问与官家亲自请教他们国政,这在政治上是完全不同的。 前者,他们多少有些强行参与的成分,太刻意了! 而后者…… 却是官家亲自搭台,请他们表演! 名正言顺! 足可留名青史! 张方平和冯京,勉强压抑住内心的激动,纷纷持芴拜道:“臣等愚钝,乞听陛下德音……” “是这样的……”赵煦看着这两个老狐狸。 其实在赵煦的预计中,这两个老狐狸早该入宫了。 但,赵煦却在宫中足足等了他们好几天! 直到现在,他们才总算出现在赵煦面前。 “君看随阳雁,各有稻粱谋!”赵煦在心中摇头叹息着。 他当然知道,张方平和冯京这些天都干嘛去了? 他们都在都堂,忙着和宰执们为了抵当所撕逼。 撕的有些难看! 直到前天,双方才各退一步,达成了妥协。 好在,赵煦在现代留学十年,已经见惯了类似的事情。 不足为奇! 虽然心中多少有些不舒服,但,他不会放在心上。 赵煦微笑着,将这几日来,汴京新报上的报道,与两位元老介绍了一番。 同时,还让冯景,把剪下来的报道,送到了两位元老手中。 虽然,赵煦知道他们知道,他们也知道赵煦知道他们知道。 但政治嘛,就是这样,难得糊涂!难得糊涂! 所以,赵煦介绍完后,就对两位元老道:“两位元老,皆是我宋室股肱,饱读诗书,才德兼备……” “朕年少,实不知,该如何处置这等事情……还望两位元老教朕?” 说着赵煦就对着张方平和冯京微微拱手。 张方平和冯京装模作样的听完了赵煦的介绍,然后又仔细看了一遍冯景送到他们手中的汴京新报的报道。 再看到赵煦起身、微微拱手,一副孺子请教长辈,少主问政于元老的标准姿态。 他们两人内心受用无比,脸上神色更是无比精彩。 什么影帝?什么老戏骨? 这一刻,在这两个老狐狸面前都要黯然失色! “竟有这般事!”张方平首先向前一步,一脸沉痛的拜道:“老臣曾仕仁祖、英庙与先帝……” “三代祖宗,皆是爱民如子,以民为本!” “尤其是先帝……”张方平抬起头,仿佛在缅怀着一位伟大帝王的丰功伟绩一般:“先帝在朝凡一十九年,无日不以天下万民之福祉为念,无日不以轻徭薄赋,宽省民力为政!” “念兹在兹者,不过是百姓,万民、苍生而已!” “先帝虽奄弃天下,升暇于宗庙……然幸有陛下,登临大宝,承继先帝之德,光大国家,福泽万民……” 这马屁就拍的很爽! 赵煦听着,都是有些飘飘然,非常舒服! 因为,张方平以四朝元老的身份,背书了先帝的神圣与伟大,也背书了‘熙、丰’的政治是‘以民为本’的,也是‘宽省民力’的。 先帝如此神圣伟大,作为继承者的赵煦,自然也是神圣伟大的。 同时,还将沿着先帝开辟的道路,继续向前,中兴国家! 这很关键! 就听着张方平继续奏道:“今老臣骤闻开封府府界内,税吏抗旨,胥吏戕害良善之事……” “老臣不由想起了当年先帝亲召老臣,问老臣汉唐之事……老臣对曰:民犹水,可以载舟,亦可以覆舟!” “先帝闻之,大善!乃命老臣上言国事经济之策,老臣于是上书,以‘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为策,乞辟阏伯庙、微子庙为市集之地,以利百姓交易……” “先帝见之以为大善,德音教诲曰:阏伯、微子,我赵氏之先,祖宗之神灵也!” “其福佑万民,荫庇社稷!” “以其为市,利百姓国家,神灵必欢欣!” “后因朝中小人攻讦,以为微子、阏伯,乃祖宗社稷神灵之庙,方才罢废……” “然……先帝之圣德,可见一斑!” 在一旁的冯京,整个人都傻了。 他看着张方平那张老脸,满眼都是震惊和不可思议。 “老匹夫!” “真是厚颜无耻!” 因为他知道,张方平举的那个‘阏伯、微子’庙的例子的真相。 真相是——当年变法的时候,王安石想要钱想疯了。 于是,把阏伯庙和微子庙开辟成市场,派税吏去收税! 这个事情被人逮住后,大做文章,用来攻击新法和新党祸国殃民。 而拿这个事情做文章的人,就是如今在这少主面前,侃侃而谈的张方平! 正是在张方平的攻击下,王安石的政策被彻底废止。 “贪天之功啊!”冯京咬着牙齿,在心中腹诽不已。 但是…… 王安石已经不问世事了。 自从当年韩绛,拿着王安石的免役法,非说是他的首倡。 王安石对此默认后,越来越多的大臣,开始薅王安石羊毛。 王安石保留下来的许多法令、政策,都被人窃据、分享了功劳。 但,那些人薅羊毛归薅羊毛。 却还没有到张方平这种颠倒黑白,指鹿为马的地步! 只是…… 冯京小心翼翼的观察了一下,端坐在上首的少年官家。 发现,对方满脸笑容,一副‘真的吗?’、‘朕的父皇如此伟大?’、‘多亏了节度,朕才知道,皇考的圣德,已到了这般’的神色。 冯京立刻将肚子的所有腹诽,全部丢掉。 然后…… 他抢走张方平开口前,一个健步,以敏捷到不像话的速度,就持着玉芴,用一个夸张的表情拜道:“臣乞陛下圣聪……” 于是,学着张方平,将几个当年他参与攻击过王安石的事情,直接吹成了先帝当年如何如何爱民,又是如何如何的关心百姓疾苦的例子。 没办法! 此一时,彼一时! 当年,王安石变法,是要他们这些人让利、割肉。 这谁肯啊? 当然要和王安石斗到底! 更何况,王安石搞的那些法令和政策,只是一开始还好,越到后面吃相就越难看! 这使得他们可以站在道德制高点,指手画脚,抹黑攻击! 特别是在工商业上,他们有太多借口和理由可以借题发挥。 但现在不同了! 现在的官家,重视工商,鼓励行商。 但他选择的却是去监管,去官营垄断。 以圣人之名,将这些暴利的产业,归还于‘民’。 譬如抵当所这样的一只下金蛋的母鸡,这位官家就选择了将之扑买与民! 不止如此,在扑买之前,他还体贴的帮大家,把大和尚们的质库给并到抵当所。 若是在其他朝代,可能这些措施,所产生的效果,还不会这么快出现。 但大宋不一样! 大宋的士大夫外戚勋贵们,本来就都有经商的基因。 几乎所有的士大夫家族,都有着经商的族人。 学而优则仕,学不成则商。 官商一体,在很多地方都是蔚然成风。 这也很正常——在大宋社会,生意想要做大,就必须有官府背景和后台。 不然,分分钟就要被胥吏们吃干抹净! 在过去,他们反对变法,是因为变法要割他们的肉。 所以,就会想方设法的攻击和寻找新法的漏洞和问题。 而现在…… 随着新君即位,朝廷的经济政策,越来越的向着开放、自由和去官营垄断倾斜。 官家越来越表现出扶持工商的态度。 虽然,道学先生们,还在嘴巴上说着什么‘以农为本’之类的话。 但聪明人,却都开始下场了。
下拉加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