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1章 面试(2) 蒲宗孟小心翼翼的低着头,对赵煦道:“禀陛下,臣在徐州,见到了利国监中高耸的【铁炉】……” 他说着这些话的时候,眼前浮现出了他在徐州的彭城县中所见到的那些让人胆战心惊,如同神话中的建筑一样,冒着滚滚浓烟,昼夜燃烧的【高炉】。 蒲宗孟发誓,那是他此生见过最壮观的景象。 “利国监如何?”赵煦听到利国监三个字,就翘起了嘴唇。 那是他现在最骄傲之地。 也是一个必将改变世界的地方。 最初的工业之火,已经点燃。 熊熊燃烧的煤炭,所炼化的铁水,必将改变世界! 蒲宗孟深深吸了一口气。 他回忆着自己在彭城的见闻,轻声道:“以臣愚见,其将为我朝之军国重器!” “嗯!”赵煦点头:“朕也是这样觉得的。” “所以,学士在利国监,见过宋押班了?”赵煦忽然问道。 蒲宗孟根本来不及反应,只能答道:“是!” 他和宋用臣,也算是老熟人了。 熙宁初年的时候,他就和宋用臣有过交集了。 蒲宗孟旋即开始解释起来:“臣在彭城,只是循例拜谒了押班……除此之外,并无往来……” “哦!”赵煦抿了抿嘴唇,对此没有疑问。 宋用臣他是了解的。 宋用臣可能贪,可能徇私,也可能背着他搞小动作。 但和蒲宗孟私下里勾结是绝对不可能的。 他还没那个胆子! 蒲宗孟的反应也证明了这一点。 所以赵煦也就不在纠结,而是问道:“徐州人杰地灵……学士在徐州相信也是有许多亲朋故旧的吧?” “是……” “臣在徐州,还见了许多友人……”蒲宗孟道:“此番奉旨回京,正欲向陛下与两宫慈圣举荐其中贤才……” “学士且为朕试言之!”赵煦说道。 蒲宗孟调整了一下心态,说道:“譬如说,徐州有处士,名【陈师道】乃故中书舍人、皇子阁笈注臣巩弟子……” 赵煦惊讶了一声:“竟是南丰先生的弟子吗?” “是……” “南丰先生,乃皇考为朕亲选的辅政大臣……”赵煦感慨道:“惜天不假年,弃朕而去……” “这位【处士】既是先生弟子,朕自当推恩拔擢!” 说着,赵煦就对身侧的钱勰道:“此事,便烦请钱学士,待朕草敕书吧!” 钱勰如今还没有卸任【中书舍人】,自然有资格替赵煦写这种低品文臣的拜授文字。 钱勰闻言,立刻起身,躬身问道:“未知陛下愿授徐州处士陈师道何职?” 赵煦想了想,道:“南丰先生,一生倡学……” “既是其门人,自也当承了先生之志!” “这样罢……授其徐州州学教授,以三年为期,观其成败……其若果能兴学、兴教,教书育人,再擢太学以为教谕……” “诺!”钱勰躬身领命:“臣回中书省后,即刻草制敕书。” 这种州学教授的除授文字,都是有模版的,随便改一改,调整一下先后顺序,再配合上天子的意思,强调一下这次除授是因为【故中书舍人臣巩】的原因,再说明一下是天子追慕【老臣】的缘故就可以了。 所以,都不需要怎么用心,一刻钟左右就可以写出来,然后用印送去门下省复核。 门下省肯定秒过,接着送都堂,都堂那边也会闭着眼睛通过。 明天,敕书就会发去徐州,端午节后,陈师道就可以上任徐州州学了——假如他不拒绝的话。 赵煦颔首,然后看向蒲宗孟,道:“除了此人外,学士还有什么人推荐吗?” 蒲宗孟咽了咽口水,想起了在徐州见到的蔡卞。 以及蔡卞带他结识的那几个人。 犹豫了一下,他将那几个人的名字说了出来。 赵煦听完就笑了。 因为这几个人,石得一已经报告过了。 都是蔡卞在淮南地区发掘出来的官员。 这些人之前,一直在选海挣扎,连个举主都找不到。 但在去年,淮南大旱,他们得到了表现机会,得到了蔡卞赏识。 却不想,蔡卞将他们介绍给了蒲宗孟。 这意味着什么? 蔡卞和蒲宗孟结盟? 不对! 是王安石在背后推动! 赵煦立刻醒悟过来了。 蔡卞可是王安石的女婿,蒲宗孟走到半路,忽然掉头去了徐州。 既是在观望朝堂风向,同时也是在和王安石联络。 而王安石为何要推动这些事情呢? 赵煦眯起眼睛来。 王安石可是两次拜相的元老! 其这些年隐居江宁,应该是认真反思过自己施政的得失的。 所以…… 他在蒲宗孟将入京的时候,让蔡卞将这些发掘出来的人才推荐给蒲宗孟…… 赵煦立刻反应过来,这是王安石在给蒲宗孟铺路,也是在给其可能的拜相,输送一批可用人才。 想到这里,赵煦就试探着道:“这几位大臣,既是学士推荐的,待朕看过他们的告身后,再予以酌情任用吧……” 蒲宗孟迟疑了一下,还是选择拜道:“诺!” 赵煦微笑着,对他道:“学士可知,此番召学士入京,除了想听一听亳州这一两年来的近况外……” “朕还想听一听,学士对于如今的朝政的看法……” 蒲宗孟抬起头来。 他知道的,这其实就是在委婉的问他——假若学士进入两府,甚至拜为右相,学士的执政方略是什么呢? 若回答的好,自不用多说。 若答的不好,蒲宗孟知道,两府他是不要想了,怕是连亳州都回不去。 肯定会给他换一个地方当官。 深深的吸了一口气,蒲宗孟开始按照自己早就打好的腹稿,四平八稳的回答起来。 都是些老生常谈的官场套话、官话,政治正确的语言。 赵煦听着,顿时有些不满意了。 他微微抖了抖手中鱼竿,道:“学士所言,虽切中朝廷之弊,但朕以为,学士不该只有这些见识……” “臣惶恐……”蒲宗孟赶紧拜道:“乞陛下明示!” “学士既在徐州利国监,看过了利国监中的种种……当也知道一些,朕所欲推动的事情……” 赵煦将鱼竿放下来,郑重的看着蒲宗孟,认真的问道:“朕想知道……” “学士对于工商一事,有何看法?” “对于章相公在广西废州郡之商税,有何看法?” 这一刻,内池沼旁的少年天子的神色,前所未有的严肃。 从元丰八年即位开始,用两年时间,一点一滴,日拱一卒的推动这大宋这艘从五代走来的破破烂烂的大船走到今天。 赵煦终于不打算继续利用皇权,悄咪咪的在幕后做事了。 他要将一些东西,摆到台面上,让官方的力量来推动。 (本章完)
下拉加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