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2章 正在变成绩效机器的赵煦 赵煦接过冯景呈上来的札子,打开来看了一眼,就笑了起来:“相公们这么心急吗?” 郭忠孝躬身答道:“都堂希望,朝廷可以尽快恢复正常……” “嗯!”赵煦点点头:“就按相公们的意思去排班吧!” “诺!”郭忠孝再拜陛辞。 等郭忠孝离开,赵煦的眼睛就显得有些凝重了。 他对自己身前的冯景吩咐道:“冯景啊,去一趟吏部,叫吏部侍郎入宫来见朕!” “诺!” …… 吏部官署,是元丰五年后,才搬到的尚书新省。 而尚书新省,是用的过去殿前司的三班院以及一部分其他老旧废弃官廨修建而成。 其位置在都堂的西侧,靠近皇城的西角楼。 整个尚书新省,规模庞大,光是官廨就足足有三千一百间。 如此众多的官廨,就如同群星环绕着月亮一样,将都堂的令厅,拱卫在正中心。 吏部官署,就在这尚书新省的最北侧。 所以,冯景只需要走出内东门,抬脚就能走到吏部官署之前。 他到吏部的时候,王子韶已经整理好了所有需要的材料。 全部是官告院中留档的有关大臣的告身棱纸。 大宋的告身,所用棱纸的多少、大小、形制是与大臣的本官官阶,直接挂钩的。 一般是一式两份,一份交给除授官员,一份由吏部存档留底。 冯景来到王子韶的令厅中,就看到了那些已经被整理好,装在了一个匣子里的棱纸。 这就让冯景大为吃惊了! 这衙内钻怎么知道,官家的心思的? 便抱着一半学习,一半好奇的心态问道:“王藻镜,您这是在?” 王子韶笑了笑,对冯景道:“吾知都堂已请了太后娘娘旨意,乞将应觐大臣,引见于官家……” “便命人将,都堂已除授或官家亲除之大臣告身,从官告院中取了出来,以备官家随时垂询!” 说着,他就看向冯景,问道:“邸候此来是?” 冯景顿时心生钦佩,心道:“难怪这位藻镜,虽名声狼藉,却在大家之前,圣眷日隆!” 便郑重的对王子韶道:“吏部,有旨意!” 王子韶当即整理好衣冠,来到堂上,面朝大内福宁殿方向,跪下来拜了三拜:“臣恭听德音教诲!” “大家口谕:诏吏部侍郎入宫觐见!” 王子韶再拜:“唯,臣谨遵德音!” 心下却是雀跃起来。 他上任已经好几个月了。 但是,能到御前单独汇报工作的机会,却是少之又少。 一个月也未必能轮得上一次! 所以,每次机会都是弥足珍贵的。 起身后,王子韶就堆着笑,悄悄的塞了一张交子给到冯景手中,低声道:“恳请邸候提点一二……” “官家今日诏对,可是与都堂上奏的有关大臣觐见履历有关?” 冯景没有说话,只是将那张交子,塞到了袖子里,然后转身道:“藻镜既接了旨意,便随我来吧!” 王子韶何等聪明的人?立刻懂了! 确实是与都堂进的觐见大臣班次有关。 立刻就捧起了自己的装着大量告身的匣子,快步跟上了冯景。 一路上,他都始终与冯景保持着三步左右的距离。 直到,在到了福宁殿前,冯景让他在东上閤门前等候传唤的时候,冯景才终于低声与他说了一句话:“藻镜……通见司安排的觐见班次,大家已经恩准了……” 王子韶顿时感激的看了一眼冯景。 这句提点,价值千金! 这意味着,官家关心的东西,大概率与通见司安排的第一批入觐大臣有关。 这样的话,他就针对性的,趁着还没有面圣的时候,强化相关方面的记忆。 一刻钟后,冯景从福宁殿出来,对他说道:“藻镜,大家有旨意,请藻镜到东閤静室面圣!” “诺!”王子韶向着福宁殿东閤的方位再拜:“臣谨遵德音!” 便跟上冯景,从东上閤门的回廊,进了福宁殿,然后被带进了福宁殿的东閤。 这里,如今已经隐隐有着大宋中枢的功能。 因为官家每次与大臣议事,几乎都是选在此地。 尤其是那东閤静室的地位,越发重要。 没有人知道,到底有多少事情,是在那个小小的房间里做出来的。 但,所有人知道,那个地方的重要性,正在日益提高。 而王子韶虽然之前曾多次被诏对。 但,这还是他第一次,被带到这个目前公认的中枢,走到那间甚至可以决定宰执命运的静室前。 所以,他多少有些紧张。 在进门前,王子韶深深吸了一口气,然后才勇敢的迈步走过了那重帷幕,进入了那间小小的静室之中。 一进门,他首先闻到的是一股淡淡的松香。 这种松香就是很平常的那种松香。 很多汴京的主户(有产者)家里会熏的那种。 市价一斤不过十余文而已。 这就让王子韶内心大为震撼! 因为,当今的官家,在节俭方面,并不只是说说。 他是真的身体力行! 这两年来,市面上出现了大量宫廷的香药就是明证! 于是龙脑、沉香的价格,在两年间完成了大跳水。 现在汴京市面上,一两龙脑的价格都快赶上熙宁元年时的低点了——当年的汴京龙脑价格雪崩,一两市价低至一千四百文。 而当年导致龙脑市场雪崩的原因,是天灾——英州这个龙脑的产地,发生了森林大火,烧尽了无数梓树,这些梓树被大火焚毁后,留下了漫山遍野的龙脑。 大量龙脑入市,直接把龙脑价格打崩。 而现在的龙脑价格,每两已跌到了两贯多一点,不足一千六百文的水平。 之所以这么低,是因为龙脑第一消费大户和存量中心——大宋的内香药库,开始将大量库存的香料大甩卖。 在内香药库的大甩卖下,不止龙脑。 所有的奢侈香料的价格,在过去年都在不停的下跌。 皇室在清仓自己的库存香药。 这是比任何宣传,更能向朝野证明,天家倡导节俭的决心! 这也是很多旧党士大夫们,虽然对新党占据着很多关键位置,同时新法没有完全废除很不满,但他们却没有和过去一样,对朝廷阳奉阴违的原因。 因为,在这些人眼中,当朝的官家,除了没有合他们心意,将新党和新法赶尽杀绝,彻底废黜外。 在其他的所有事情上,似乎都与他们保持了同步。 简直就是诗书中走出来的明君模版! 张敦礼案进一步加深了旧党士大夫们对此的看法。罪臣张敦礼,都已犯下了如此重罪! 天子,却还想给其体面! 甚至没有株连张敦礼的父母兄弟——只是流放而已。 其他涉案人等,如法云寺的秀在僧等人,也都是很宽厚。 仅仅只是抄没其家产,并判斩首而已。 并没有将其全家户籍一笔勾销! 他还下诏,让开封府以寿康公主的名义归还了,张敦礼欠王敬、常善两家的钱帛。 毕竟,千年来,谁见过皇帝把进了自己的兜里的钱掏出来去还给老百姓的? 于是,将要扑买的抵当所在民间的信誉飙增。 许多厢坊的商贾,都开始将钱存到抵当所去。 这也使得,抵当所的热度再次升高。 脑子里正想着这些事情,王子韶就听到了那个端坐在静室帷幕中的官家的声音:“藻镜来了?” 王子韶一个激灵,赶紧面朝帷幕,拜了四拜:“吏部侍郎臣子韶,恭问皇帝陛下圣躬万福!” “朕万福!”官家说道:“卿且起来!” “冯景啊,给藻镜赐座、赐茶。” “谢陛下隆恩!”王子韶再拜起身,小心翼翼的坐到了冯景搬来的一条瓷凳上,然后接过了奉上来的茶水,轻轻抿了一口。 下一秒,王子韶的身体就打了个冷战。 因为,帷幕中的官家,忽然问道:“藻镜啊,王司空近来可曾有书信入京?” 他的恩相王安石,目前就是以司空、荆国公在江宁隐居。 所以…… 官家是一直有在默默关注恩相? 所以…… 官家是真的向着新党的! 王子韶在震惊之后,就是雀跃不已。 他当即奏道:“奏知陛下,王司空今在江宁,兴学倡道,聚天下寒士,欲效圣人有教无类!” “臣曾书信与司空,请南归江宁,为司空书院一教习……” “奈何司空不允,勉臣在朝,忠心陛下,忠心社稷!” 这就是他给自己贴金了。 今年王安石在江宁重新出山,开始兴学的时候。 他是写了信过去,也礼貌的表达了一下敬意和支持。 王安石也确实给他回信了,礼貌性的感谢了一下。 除此之外就没有别的了。 毕竟,王子韶从来不曾在经义学术上有什么作为、名声。 他就是个官迷。 为了进步,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的官迷。 想当年,他为了不影响自己的仕途,父母去世,都是隐匿不报。 然后被张商英抓着狠狠的弹劾,因此获罪被贬。 一般这种背负了不孝罪名的文臣,在大宋官场上是举步维艰的。 但,王子韶不愧是衙内钻。 向上管理的功夫,扎实无比。 没几年,他居然就靠着扎实的政绩和强大的钻研本领,再次高升回朝。 不过,因为向上管理实在太厉害了,所以,他的名声在士林中算是臭完了! 当初,熙宁有‘十钻’之号。 到得今天,当年的‘十钻’已只剩下了王子韶与邓绾两个人独美。 其他八人,不是泯然众人,就是已经死了。 可见,这王子韶的能耐! 赵煦对这些事情,心知肚明。 所以,他也只是提醒了一句:“司空为国储材,朕甚嘉之!” “藻镜在吏部,当多加注意,司空书院中的人才!” “不可使野有遗贤!” “要举贤不避亲!” 王子韶当即欢喜的拜道:“臣谨遵德音教诲!” 王子韶这种人,最怕的从来不是困难。 他最怕的是不懂上面的喜好,担心马屁不小心拍到马腿。 所以,上任以来,他都是小心谨慎的完成着都堂的任务,同时想方设法的领会着宫中意图。 但,因为赵煦很少对新旧两党表态。 所以,他大抵维持着平衡。 只有那些明确有靠山,或者明确得罪了官家的人,才会被特殊对待。 如今,官家既松了口,那他自然知道怎么做了? 江宁推荐的学官,全部开绿灯! 该升迁的升迁,该提拔的提拔! 官家都说了嘛——不可使野有遗贤!更要举贤不避亲! 同时王子韶也知道了,官家是一直有关心恩相的。 “看来,以后得多多写信去江宁了……” “正好……我那两个小儿子,也都到了要进学的年纪,送去江宁,让他们拜在恩相门下求学,正合适不过!” …… 赵煦对王安石的安排,只是简单的一句话带过,就不再提了。 对他来说,与王子韶招呼一声,就算是兑现了对王安石按照他的心意,召集大量术算学者,建立江宁书院的一阶段奖励了。 王安石须得继续拿出成绩来,他才能继续兑现其他的奖励。 对现在的赵煦来说,新旧两党,在他面前都是一视同仁——平等的被他压榨、pua! 不能被他压榨和PUA的,等于没有价值,必须被优化掉。 譬如范镇——他居然连羊毛都不肯给赵煦薅。 简直太坏了! 所以赵煦对这位元老,只是随便封了个蜀郡公就打发掉了。 当然,在现代留学十年的赵煦很清楚,大臣们就像打工人。 绝大部分人之所以肯被他压榨,被他PUA,纯粹是因为赵煦能让他们光宗耀祖,升官发财。 所以,赵煦对大臣们的赏赐,从不吝啬。 特别是对那些不要钱的荣誉,素来大方! 他正日益的向着一台无情的绩效机器进化。 大臣将政绩、功勋喂进去,吐出来的肯定是官爵、待遇。 同样的,谁要是瞎胡闹,乱作为,那么赵煦吐出来的也必然是相应的惩罚。 故此赵煦开门见山的对王子韶说道:“都堂今日送来了明日觐见的大臣班次与名单……” “其中有些人,朕不大熟悉……” “卿是朕的藻镜,朕想问一问卿,这些人的履历、跟脚和官声……” 王子韶立刻拜道:“陛下垂询,臣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本章完)
下拉加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