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7章 驸马之死(2) 都堂令厅。 吕公著看着坐在这令厅上的执政官们,他轻声道:“诸公,罪臣张敦礼与寿康公主,都已画押招供了!” “自承了是酒后失言……” “都说一说,此事都堂该如何上禀处置吧?” 老实说,此时诸位执政,都还处于震惊中。 实在是张敦礼整出的这活,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 在公主邸的下人出首告发前,谁都没有想到,堂堂的驸马都尉,天子的姑父、太皇太后的女婿,先帝亲自给寿康公主选的丈夫。 居然能说出这种掉脑袋的话来! 说也就罢了! 居然是当着其他人说的…… 还能让人说什么呢? 所以,大家也都相信了公主和张敦礼的供词。 就是…… 一个新的问题,在他们心中开始萦绕起来。 那就是——这个事情,到底是不是宫中的那位在钓鱼执法? 在这之前,大家都差不多有了预期。 因为很多证据都表明,驸马张敦礼存在着干涉、影响当今力推的大政的行为。 可是,当张敦礼诅咒君父一事曝光后,大家就又不确定了。 很显然,现在的局势,已经超出了‘惩戒驸马’的范畴。 张敦礼罪名已经坐实! 必死无疑! 当今天子,才多大? 即使他再怎么聪慧圣哲,在政治上再怎么有天赋。 也不可能在这个年纪,就已无情到这个地步了吧? 对吧!? 况且,当今天子也不是嗜杀之君。 执政们是能感觉到的。 这位陛下做事有分寸,有目标,也有底线的,而且温情脉脉的。 在他们的印象中,这位陛下自即位以来,就没有逾越过任何底线。 譬如探事司的逻卒们,就只在市井活动。 大臣们自己的私人空间,从未受到过侵犯。 同时,他对元老大臣的尊崇,对宗室长辈的宽厚,是有目共睹的。 太师文彦博、彰德军节度使张方平、保宁军节度使冯京…… 以及已故的司马光,已经致仕的韩绛。 甚至是获罪出知的张璪、安焘等前执政。 哪个提起这位陛下,不是交口称赞,顶礼膜拜? 总不可能大家都看走了眼吧? 再说了…… 就算是装的,可都装了这么久,怎么可能会因为一个张敦礼而暴露? 所以…… 不可能的! 绝对不可能的! 与心思活泛的同僚们不同,门下侍郎傅尧俞,素来不想这些与自己本职工作无关的事情。 所以,在其他人还在思考的时候,他就已经直接答道:“禀左揆,下官以为,驸马诅咒君父,罪在不赦,依律当腰斩!” 这是必然的。 按照律令,就该如此! 不过,考虑到驸马是皇亲国戚,须得留些体面。 最后肯定会有所优待。 赐死,就是最佳的选择了。 只是,这些决定不该由他们来说。 他们这些大臣,只管喊打喊杀就够了。 最后,该如何推恩,是宫中自己去拿捏。 “那公主呢?”吕公著问道:“还有公主之子以及驸马的父母兄弟,该如何处置?” 傅尧俞道:“公主是太皇太后之女,天子亲姑,先帝胞妹,理当由两宫慈圣与皇帝陛下定性……” “至于公主之子,也是一般!” “倒是张敦礼的父母兄弟……法当连坐……按律当绞!” “会不会过于严苛了?”吕公著问道。 傅尧俞答道:“法当如此!” 其实,按律的话,张敦礼的罪名连坐过去,他本人至少是凌迟,其直系亲属,都逃不了腰斩。 但谁叫他们是皇亲国戚呢? 所以,即使是这等大罪,也当降一级处置。 吕公著沉吟片刻,想了想,他感觉,自己似乎也没必要在这个事情上坚持。 免得给人留下攻击的把柄,便问着其他人:“诸公以为呢?” “下官等唯相公是从!”执政们全体起身拜道。 “善!”吕公著点头,命人取来纸笔,将都堂的意见写上去,然后签下自己的花押,接着对其他执政拱手:“诸公,都来签押吧!” “诺!” …… 太皇太后在拿到了寿康公主与张敦礼的供状后,就到了保慈宫来。 向太后听说太皇太后亲自来了,连忙出迎。 只是,再没有了往日的尊崇和亲密。 太皇太后见着,恨不得在心里面,将张敦礼撕成碎片。 高、向两家,在过去两年多的元祐时代,可是紧密合作的联盟。 无论是熙河,还是交州。 不管是东南,还是汴京。 高氏外戚有得赚的地方,必给向氏分一杯羹。 反过来,也是如此。 甚至…… 高家人还主动的,让渡了许多好处与向家。这是因为,高家人清楚,向太后还年轻,天子也迟早会长大。 但她——如今的太皇太后,却已五十五,今年之后就五十六岁了。 而大宋朝的母后,最高寿的章献明肃,终年也只六十三。 若按章献明肃的寿元推算,太皇太后能给高家遮风挡雨的日子,也就这么几年了。 而向太后呢? 她如今还不到四十,还有起码二十年的寿元。 最重要的是,当场的天子,虽非其亲生,但无论是在宗法上,还是在实际上,都已经被算成其亲生嫡子。 母子感情,极为和睦。 故此,如今的局势,非是向氏有求高氏,而是高氏有赖于向氏。 特别是,太皇太后最关心的两个亲侄子。 高公纪、高公绘兄弟,如今就几乎是完全绑着向家人。 故此,太皇太后见着向太后的脸色,虽然心中不快,但还是选择了视而不见。 “太后……”她主动的对向太后道:“此番是老身对不住……没有教好公主与驸马……” “致使那个孽障,做出这等狂悖之事……” “连累官家伤心,也连太后忧心……” 向太后连忙道:“此与娘娘何干?” “张敦礼狂悖不法,惊扰阴阳,使五行失序……“ “自有国法处置……” “新妇怎敢怪罪娘娘?” “只是……”向太后悠悠叹道:“六哥何辜?要受这等委屈?!” 福宁殿最新的消息是——六哥,将自己关在了东阁书房中,至今未进水米。 想来,是被那孽障伤透了心! 想到这里,向太后就恨不得,派人去将那张敦礼逮到宫中,送到六哥面前,让人将之杖毙在福宁殿中! 太皇太后道:“这也是老身来寻太后的缘故……” “官家,是我家的成王,社稷之主……” “怎能因一个孽障,而伤毁了身子?” “老身想请太后,一起到福宁殿中,安抚、劝慰官家……” 这个理由,向太后无法拒绝,盈盈一福,拜道:“新妇谨遵娘娘旨意!” 太皇太后动了动嘴,却没有发出声音来。 她知道的,因为张敦礼,保慈宫和她之间,是有裂隙了的。 即使能想办法祢和,但,镜子已经有了裂痕,即使修复了,还能和原来一样吗? 何况,这已经不是她第一次,触碰到向太后的逆鳞了。 更让她忧心的是——万一,她百年后,有人将元丰八年的事情,告知官家。 就像当初章献明肃薨去后,朝中的异动一般。 章献明肃几乎就要被仁庙废黜! 幸亏是章惠皇后(保庆杨太后)一直在给章献明肃说好话。 也幸亏是章献明肃听从了吕夷简的劝说,厚葬了仁庙的生母李宸妃,以水银实棺,服太后冠服,殡于汴京洪福院。 不然…… 刘氏外戚,早就被族灭了! 而现在,朝中虽有一个吕夷简之子为相,可宫中的章惠皇后,却要与她疏远了! 这怎么能行? 太皇太后的心有些慌张了。 她知道的,必须拉拢向太后! 不然,一旦有小人离间天家,她的宝贝儿子赵颢一家,与她那两个宝贝侄子,乃至于整个高氏外戚,都要有危险了。 可一时半会,她还真没想出办法,怎么来挽回与向太后之间的婆媳关系。 只能是在心中叹息着:“高氏富贵,难道要自老身而终?” 这叫她如何甘心?! 这样想着,一朵希望的火苗,就在她心中燃起来。 “官家纯孝仁圣,定不会如仁庙般,受小人离间!” “是了……定会如此!” 在她心中,孙子是孝顺的,也是亲近她的。 必能谅解她这个太母的苦衷,也必能辨别忠奸! …… 福宁殿。 赵煦喝着冰镇过的饮子,吹着御花园里吹来的凉风。 在这炎炎夏日,没有比这个更舒坦的事情。 尤其是他喝的饮子里,还放着些冰块。 这些去年冬天从汴京的深井里取出来的冰块,一直被储藏在皇宫的冰窖里。 在被放入饮子里后,口感冰爽清凉,一口喝下去,仿佛来到了北极。 这也算是赵煦现在为数不多的,可以缅怀现代生活的东西了。 其他的皇室享受…… 除掉那些需等他成年后,才能享受的少儿不宜的东西。 真的没一个能赶上他在现代的生活质量的。 所以,当初从庆宁宫醒来的那段时间,他还有些不太适应。 哪怕过了两年多,他也依旧会时不时的思念现代的生活与娱乐。 好在,他是皇帝。 是可以主导整个国家的前进方向,并从中得到那些在现代所无法得到的成就感与满足感。 正喝着冰爽的饮子,殿外传来了冯景的声音:“大家,太皇太后、皇太后的仪仗到了东上閤门前……” 赵煦赶忙将手中的饮子,交到了身边的孟卿卿手里,然后与文熏娘、狄蔷两女吩咐:“快些与我将此地打扫干净,勿要让母后、太后见着!” “诺!”三女盈盈唱诺。 赵煦看着三女顺从的模样,他知道,无论是太皇太后身边的孟卿卿,还是向太后身边带着的文熏娘,以及在两宫和福宁殿之间来回轮替的狄蔷。 她们都会替自己守口如瓶,而且会互相监督。 ()
下拉加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