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2章 再次弹劾 元祐二年四月戊戌(17)。 仅仅只是一天后,又有内臣来到了寿康公主邸。 张敦礼夫妇,惶恐不安的到了院子里,摆好香案,迎接着来传旨的内臣。 好在,这一次的旨意,虽然语气严肃起来。 但内容却依然很温和。 “敕张敦礼:尔皇考之亲选,生于文章之家,奉诗书之道,选尚公主,既缘天亲,当用圣人之道,不与下民争利!可,增磨勘三年,罚铜三十斤,宜自修忠义诚信,以称朕意!” 张敦礼夫妇顿首再拜,感激涕零。 尤其是寿康公主,面朝皇城,再三谢恩。 等到内臣辞去时,更是亲自送到了家门口。 回到家宅,寿康公主看着重新满血复活的丈夫。 她叹了口气,道:“郎君,待得明日,且与妾入宫谢恩罢!” 张敦礼点头:“嗯!我依殿下的!” “另外,那常、王两家,郎君须亲自上门致歉,将这两家的财帛,连本带利的归还,更要与他们签下契书,将抵当所干股,尽数与之!”寿康公主又道。 张敦礼顿时瞪起眼睛来,一百万个不乐意了:“殿下!” 寿康公主看着丈夫的样子,忍不住掉起眼泪:“郎君是想要将秉缘的福分,都一并折腾掉吗?” 张敦礼看着妻子哭泣,连忙劝道:“殿下莫哭,殿下莫哭了!” 他倒不是爱护妻子,实在是担心寿康公主伤心,跑去宫中哭诉。 而当今天子…… 是历代官家里,最护短的! 若在这个节骨眼,惹恼了宫里,张敦礼感觉自己怕是得去地方州郡甚至是去太学报道了。 他是宁死也不肯去太学的! 没办法,张敦礼只能道:“我依殿下的……我依殿下的……我这就去寻那常善、王敬,亲自道歉!” 却是绝口不提退钱乃至于将抵当所干股分与那两家的事情。 在张敦礼心中,自己能够大人大量的登门道歉,那常、王两家就该跪下来磕头感恩。 这倒不是他蠢笨! 而是权贵的傲慢在作祟! 高高在上的权贵们,从不曾将比他们地位低的人当成人看过! 在他们心中,只有比他们地位相近的人,才配与他们平等交往。 你一个布衣白身,他能与你说话,已是抬举! 寿康公主听着,抹了眼泪,道:“无论如何,郎君还是带些财物上门罢!” “这节骨眼上,可出不得意外!” 天可见怜,自昨日宫里传出御史扣阙的消息后,她是跪在药师王菩萨之前,苦苦祷告了整整一个晚上。 更发下誓愿,愿以自身阳寿,换丈夫平安。 如今,菩萨保佑,总算是平安过关。 她自是不愿再有什么波折。 寿康公主太清楚自己的母亲,那位高高在上的太皇太后的性子了! 她还记得一些小时候,在濮王邸的一些事情。 那时候父皇还未被仁庙立为皇子,一家人都住在睦亲宅内。 家中一切都是母后说了算! 连父皇也插不上嘴! 有时候,父皇想干涉,直接就会被母后强硬的堵回去。 每当此时,父皇就只能在一旁赔笑。 等到父皇即位,身为万乘之尊,后宫之中,却连一个妃嫔也没有! 这其中,虽有父皇身体不好的缘故。 但母后的强势,是占了绝大多数原因的! 而先帝在时,二王皆在宫中居住,特别是二哥,因受母后宠爱,出入宫闱,无所顾忌! 先帝难道就没想过,迁二王出外? 熙宁十年,先帝就已经在咸宜坊,建好了亲贤宅,以供二王出外居住! 但,一直到元丰八年。 无论先帝如何暗示、明示,也不管朝中大臣,如何上书谈论迁二王出外的事情。 但在母后面前,都只有一个结果——不行! 哪怕,四哥(赵覠)也一直说想要出宫居住,母后却和没有听到一样。 直到先帝驾崩,当今官家即位,二哥与四哥才在宰执们的要求下,搬出禁中,到了早就给他们建好的亲贤宅中居住。 就这,以寿康公主的观察,还多半是因为,如今的官家,比二哥更得母后欢心。 加上,他还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向太后与朝臣们认可。 从先帝长子,摇身一变,成为了又嫡又长的长孙! 完美戳中了母后的死穴! 于是,昔日最受宠的二哥,迅速失宠。 以至于,如今连亲贤宅都不能出一步! 连亲儿子,昔日最受宠的爱子,一旦得罪,都是这般下场! 何况是女儿的丈夫? 寿康公主记得很仔细的。 当初,二姐死时,母后只在听说的时候,落了眼泪,过后就恢复如常。 而在元丰八年,王诜的死讯传入京中。 母后只说了一句:“死有余辜!”便不再评价! 仿佛死的是一只猫,一只狗。 如今,若自己的丈夫不识趣,继续给她老人家添堵,让她老人家感觉脸上无光。 寿康公主毫不怀疑,她的母后,是做得出,将自己的丈夫圈禁起来的事情的。 一旦如此,非但丈夫官爵不保,就连子孙也要受牵连。 张敦礼却没有寿康公主这么担心。 在他看来,这场风波,该是过去了的! 毕竟,天子都罚他了——增了三年磨勘,罚了三十斤铜呢! 对外戚来说,这可是很重的惩罚了。 即使朝中的小人还要纠缠于此,宫中也不会再搭理了! 一罪不两罚嘛! 不过,他还是安慰着公主:“我就依殿下的,就依殿下的……” “我这就去让人准备!” 当然了,叫他把家中白花花的银子,拿出去送给那常善、王敬? 怎么可能! 这要传出去他还怎么见人? 正好,听说近来保康门的瓦子里,出了个新勾栏,据说这勾栏中的娘子,都是店家精心调教好的新罗婢! 就是很贵! 听说,哪怕喝杯花酒,也是三五十贯。 若要与之春风一度,更是得数百贯! 不过…… 张敦礼感觉应该是值的。 毕竟,那可是新罗婢! 大宋立国后就绝种的稀有货色。 对张敦礼这样的人的吸引力,几乎只在魏晋的五石散重出江湖之后! …… “大家……”冯景来到刚刚晨练完,正在孟卿卿服侍下,泡在浴桶里的赵煦身边,低声禀报着:“通见司方才送来了最近五日的大臣陛见排班……” “嗯哼?”赵煦闭着眼睛,问道:“念给我听吧!” “诺!”冯景捧着一张元书纸,开始念起来:“四月已亥(十八),辰正,新除国子监司业常安民、新除监察御史丰稷等陛见于崇政殿……通见司乞旨,大家可愿临朝接见?” 赵煦想了想,冯景提的这几个人。都还有些印象! 特别是那个常安民,属于典型的理中客。 他在赵煦的上上辈子,元祐时代在朝堂的时候,给新党说好话。 说什么‘其实新法也是有可取的’、‘再这么下去,国家就要完蛋了啊!’。 因为他说这些话的时候,司马光已经g了,所以倒也没有人特意的打击他,就是也没有人肯听他的。 等到绍圣,新党满血复活,开始清算旧党。 他又跳起来,说什么‘元祐之政,不可全面否定’、‘元祐制度,也是有好的’、‘我们要客观公正的认识元祐问题’。 然后…… 就被章惇、蔡京、曾布,反复摩擦。 最终是被贬去了滁州监酒税。 嗯,就是欧阳修写醉翁亭的滁州。 至于丰稷? 这是个两面派!投机客! 在元丰八年前,他一直是新党。 元丰八年后,司马光、吕公著入朝,他看风声不对,就跳船去了旧党! 赵煦对这个人,是有些看法的。 因为,这个家伙是章惇的政敌!而且是死敌级别的政敌! 上上辈子,章惇为了搞死这个家伙,可是在用上了换州神功。 一度将之连换六个州郡为官。 常常是刚刚抵达新的地方,屁股还没有坐热,朝廷的使者就来传旨,让他赶快前往下一个目的地! 就这么整,都没有整死! 可见此君的生命力之顽强了。 不过呢,在现代留学十年后,赵煦已经不会在政治上感情用事了。 只要能给他办事,他才不在乎,某个大臣是什么立场?又是谁的仇人! 而这个丰稷生命力顽强,体能过硬,同时作为两面派和投机者,他有着很强的冒险精神——他起家就是靠冒险! 当初,跟着安焘、陈睦出使高丽的使团里就有他。 而他在那次出使中,大放光彩! 传说,当时船在海上遇到风暴,其他人都手忙脚乱,瑟瑟发抖,但他保持了镇定,指挥水手,处置各种险情,最终让船队安然的驶出了风暴。 此外,据说,他还在高丽靠着宋使的身份,大做买卖,狠狠的赚了一笔。 这事情,赵煦在现代的高丽史书里看过,有些印象。 高丽的记载里,这一次的宋使队伍——性贪啬,日减供亿之馔,打折贸银甚多! 所以,这家伙也是个有商业头脑的人,更是一个团队型人才——安焘、陈睦和其他使团上下,对在高丽的事情,都是守口如瓶,硬是没有说漏嘴。 可见,那一次出使,大家伙都分到了好处! 回忆着这些事情,赵煦便问道:“冯景啊,去查一查丰稷的举主是谁?” 冯景躬身道:“诺!” 赵煦接着道:“尽快报与朕,最好在下午前报来,我再决定明天要不要去崇政殿!” “诺!” “继续说,看看还有些什么人?” 冯景拿着元书纸,继续念起来:“四月辛丑(二十),新除判律学,前知潞州崔台符等参朝陛见……” 赵煦睁开眼睛来,露出笑容:“崔台符回京了?” “是……”冯景答道:“臣在通见司,听说是昨日抵京,到了朝集院中落脚,旋即递书都堂乞见!” “善!”赵煦颔首。 崔台符是当代的刑统专家,没有比他更懂刑统的了。 而赵煦现在就缺这样的大臣! 在一开始,赵煦想的,就是让他去律学,然后著书立传,以其专业才识,针对工坊、手工业等新兴产业,来论证新的刑统条文。 而,崔台符在现在这个敏感时刻回京,也等于让赵煦有了一个可以在刑统上背书的专家。 “同日参朝陛见者……”冯景看着名单,继续说道:“还有新除将作监丞李诫……” 赵煦笑得更灿烂了。 李诫也回来了? 很好! 朕的队伍,越发壮大了! …… 沐浴之后,赵煦在孟卿卿服侍下,换上新的衣裳。 郭忠孝却在这个时候,急匆匆的递了帖子求见。 这就有些奇怪了。 毕竟,冯景不是才去了一趟通见司吗? 于是,便立刻命人将郭忠孝带到了自己面前。 郭忠孝见了赵煦,行了礼后,便从怀中取出了一封弹章,呈在手上:“陛下……” “方才监察御史朱光庭,再次上了弹章,弹劾驸马都尉张敦礼,欺君罔上、仗势欺人、目无国法等罪!” 赵煦楞了一下。 昨日宰执们陛见,论驸马之事,虽然最终宰执们同意了赵煦的处理意见。 但,作为交换,赵煦也答应了宰执们,从此有关宗室外戚的事情,如无特旨,台谏不可以再用实封状。 必须要用正常的通封状! 通封状与实封状相比,就在于其毫无隐私。 不止通见司的人,人人都能看。 而且还会誊抄,分别送都堂、两宫、福宁殿。 更要命的,这玩意还有着贴黄,所谓贴黄,顾名思义,就是一张贴在通封状外面的黄纸。 贴黄是对通封状内容的总结、归纳。 所以…… 朱光庭的这封弹章的大概内容,如今应该正在快速扩散中。 虽然说,赵煦是故意的。 故意留下这么一个空子,好方便自己的计划。 但,张敦礼连一天都没有坚持住,就再次被弹劾了。 而且,弹劾的内容,似乎很劲爆! 这位驸马也太low了吧? 不过,在表面上,赵煦却是一副严肃的样子,略带着怒意道:“朕昨日不是已经罚过驸马了吗?” “为何台谏,还是纠缠不放?!” 郭忠孝哪里敢接这个话,只能是将手中誊抄好的札子,高高举起。 赵煦努努嘴,冯景立刻上前,接过了弹章,然后放到赵煦手中。 赵煦拆开来一看,顿时乐了。 见过蠢的,但这么蠢的人,赵煦还是第一次碰到。 这可是明目张胆的违诏、欺君! 上纲上线的,完全符合朱光庭弹劾指责的罪名——目无君上,非人臣也! ()
下拉加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