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6章 扣阙 浩浩荡荡的御史,集体出动。 很快的,大半个汴京城都被惊动了。 因为乌鸦们的装束服饰,是与其他所有人都完全不同的。 头戴獬豸冠,腰上系着的是青荷莲锦绶! 这是属于乌鸦们独一无二,只此一家的标志性服饰。 除了乌鸦,没有其他人可以穿。 无数人瞠目结舌。 “他们这是要干嘛?” 没有人知道。 有些老人,则回忆起了父祖相传的故事。 “听说明道二年的时候,范文正公就是率着台谏的君子们,浩浩荡荡从御史台而出,至内东门下扣阙!” “这是文正公名扬天下之始!” 在扣阙前,范仲淹只是一个孝子,一个能臣。 扣阙后,他成为天下人心目中正义的化身,是不畏权贵的清流,是坚持正道的君子。 是士林的领袖,也是物议的标杆! 正是那一次扣阙,奠定了后来庆历新政以及庆历兴学的名望基础。 没有那一次扣阙,范文正公的谥号,恐怕就没有那个‘正’字了。 京中父老,听了这些老人的话,一个个下意识的倒吸了一口凉气! 御史集体扣阙啊! 这可是熙宁变法最激烈的时候,也没有发生的事情! 到底出了什么事情? …… 永宁坊,寿康公主邸。 宫中传旨的内臣,抑扬顿挫的念着从宫中降出的敕书:“敕驸马张敦礼:朕唯坤元成物之恩,虽以天下养,不足以称德!故推余恩,以及葭莩之亲并左右上下之戚……” “虽天地之施,无所报塞,尚勉忠孝,以答万一!” “可,特出封桩钱,以济驸马之失……” 张敦礼听完敕书内容,微笑着起身,无比兴奋的上前:“辛苦尊使了……” 说着就塞上了一张交子。 后者接过后,微笑着道:“驸马简在帝心,身孚天子信重,往后当勤勉王事,小心用事,不可再为人所趁了!” “是……”张敦礼笑着道:“某知矣!” 但脸上的笑容,却是难以掩盖的。 乌鸦们弹劾又怎样? 能伤到我一根毛吗? 不能! 不止不能,天子还赐下财物,为我解忧。 这是什么? 皇恩浩荡! 吾乃当朝天子唯一在世的姑姑的驸马! 尔等宵小能奈我何?! 带着这样的心思,张敦礼送走来传旨的使者,就回到自家宅邸中,看着那几个从宫中送来的箱子。 箱子里,放着的是金银、香料与锦缎。 来自封桩库的金银、香料、锦缎! 价值起码上万贯! 张敦礼舔了舔嘴唇,就对家中下人吩咐:“且将这些御赐的金银,统统搬进库房中,小心保管起来!” 寿康公主听着,诧异的问道:“张郎,陛下赐钱,乃是让郎君去归还欠款的。” “嘿嘿……”张敦礼搂着妻子的身体,亲昵的说道:“殿下,钱我当然是要还的!” “但这白花花的银子,黄橙橙的金子,怎能随便散给闲杂人等?!” “随便拿些钱打发掉他们就好了!” “经此一遭,谅他们也不敢再与为夫纠缠!” 说到这里,张敦礼恶狠狠的咬了咬嘴唇。 这个仇,他是一定要报的。 等他寻到机会,定叫那两个小人和他们的全家,都去岭南吃荔枝! 寿康公主皱起眉头来,劝道:“张郎,天恩浩荡,该忠心报答啊!” “若天子赐了钱帛,郎君却……” 张敦礼顿时有些不高兴了,冷着脸道:“那两个泼皮要的是钱吗?” “他们要的是今后抵当所的干股!” “这可是能传诸子孙,受用数代的好处!” 寿康公主看到丈夫生气,下意识的低下头去,柔声道:“妾妇道人家,不懂郎君所言的好处……” “妾只是担心……万一官家知悉……郎君恐失圣眷!” 张敦礼笑起来:“这不是还有殿下吗?” “臣侍奉好殿下,官家自然高兴!” 寿康公主在心中叹息一声,她总感觉不安。 但,丈夫不听,她也是无可奈何! …… 都堂,吕公著登上阁楼,冷眼看着那从东华门鱼贯而入的,戴着獬豸冠,系着青荷莲锦绶的乌鸦们。 “胡闹!”吕公著如同一头发怒的雄狮。 “未经都堂允许,谁给他们的勇气扣阙的?” 任何官员,对自身的职权和权柄,都会非常敏感! 正所谓——唯名与器不可以假人! 在官场上,无论地位高低,未经许可就擅自闯入或者触碰他人的职权,就相当于自然界里的雄虎闯入另一头雄虎的领地,还嚣张的勾引着雄虎领地内的雌虎。 这是不可忍受的! 必须回以雷霆! 何况,吕公著是宰相! 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群臣避道,礼绝百僚的宰相! 他现在非常生气! 甚至有签发文书给通见司,用宰相的威权,将这些胡闹的混账统统赶回去的冲动! 当然,人不是野兽。 宰执们就更是在官场上千锤百炼出来的人精。 理智都是在线的。 何况,吕公著曾亲自经历过类似的事件——那是明道二年的事情,因仁庙欲废郭皇后,时任右司谏范仲淹,率台谏官员集体扣阙,反对废后。 当时,吕公著的父亲吕夷简为首相。 面对着台谏官员,集体扣阙,他责无旁贷,只能出面劝说。 但,乌鸦们选择不听。 于是,包括范仲淹在内的所有人,全部在第二天统统贬黜出京。 右司谏范仲淹知睦州,御史中丞孔道辅知徐州,侍御史蒋堂知越州…… 看似范仲淹们输了是吧? 然而…… 这个故事还有后续。 没两年,仁庙就后悔了! 当他看着郭皇后,越来越丰腴的身子,馋的哈喇子都流了一地,却吃不到的时候。 他就开始念起范仲淹们的好了。 觉得都是忠臣啊! 他们说的都是对的啊! 朕怎么当时就没听这逆耳忠言呢? 于是,他的父亲吕夷简彻底成了小丑。 后来更是被范仲淹搞得狼狈不堪——一篇《灵乌赋》,传颂天下。 那一句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宁鸣而死,不默而生。”谁人不晓? 顺便也将他父亲的形象,定格在一个奸臣的角色上。 而吕公著记得很仔细,他父亲晚年,长恨于此,却又无奈于此。 所以,恼归恼,吕公著却没有进一步的动作,只是静静的看着从东向御街,向着内东门前进的人群。 其他执政官在等候了很久,也没有等到吕公著的命令后,互相看了一下彼此,由李常小心翼翼的问道:“相公,都堂要不要派人去……” 吕公著冷着脸,摇头道:“不必了!” “派人去盯着,看看这些乌鸦到底要做什么就好了!” 吕公著可不想,再被一个范仲淹缠上。 想当年,他爹被范仲淹缠上后,就不断倒霉。 范仲淹被贬回朝后,就干脆是明牌的反吕领袖。 像苍蝇一样,天天攻击着他爹。 其判国子监,与一堆文人士大夫,天天写诗讽刺政治。 其为权知开封府,干脆进了一副《百官图》,将他爹的用人用政,从里到外,都讽刺了一遍。 偏偏还有一大堆人跟风。 他爹是沉默不行,反击也不行。 最后忍不了开始反击的时候,他爹愕然发现整个朝堂都在反对他了。 因为,作为首相,曾强大到不可匹敌的他,已经亮出了血条! 于是成为众矢之的。 最终竟被范仲淹带着一起出知! 一个年轻的四入头和首相一换一! 关键对方虽然也被罢黜出知,但没几年就拍拍屁股,重新回朝,其后更是发动了轰轰烈烈的庆历新政和庆历兴学运动。 他爹呢? 从那以后,就再也没有回过朝了! 就这,范仲淹还是没有放过他爹!还在继续拿着他爹刷声望。 其与梅尧臣,一唱一和,各自写了一篇《灵乌赋》,将他爹钉死在了奸相的位置上! 尽管吕公著很敬佩范仲淹,但,每每当他想起,成为范仲淹崛起的踏脚石的人是他爹的时候。 他就浑身都在起鸡皮疙瘩。 自然,吕公著是不可能给后来者效仿范仲淹的机会的。 其他执政互相看了看,纷纷拱手:“诺!” 宰相都不愿意出头,他们就更不愿意了! …… 浩浩荡荡的御史言官们,集体来到了内东门下。 内东门下的亲从官和内臣都被这个场景吓住了。 “尔等要做什么?” 郭忠孝当即出面,严肃的走出内东门,对着自己面前那乌泱泱的人群呵斥起来。 只是,他见着眼前的场景,声带多少有些颤抖,底气略有不足! 因为…… 御史! 全是御史! 乌泱泱的,足足有十几人! 差不多整个御史台的御史都来了! 这是大事啊! 但职责所在,他只能硬着头皮呵斥。 “尔等可有旨意?可有都堂宰执签发的官牒?” 御史们没有回答他的问题,但却在下一刻,集体匍匐于内东门下,面朝福宁殿叩首:“殿中侍御史臣觌……” “监察御史臣易……” “监察御史臣陶……” 一个个开始自报家门。 “伏乞面奏天子,陈说驸马都尉、密州观察使敦礼不法事!” “愿乞陛下,广开言路,取逆耳之忠言,纳臣等忠良之言,以弘先帝之美,彰六圣之德!” 郭忠孝张大了嘴巴,他知道的,这是扣阙! 一个已经消失了很久的名词! ()
下拉加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