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8章 利益分配 第二天早上,通见司便送来了吕公著的札子。 赵煦拿到手中,看了一遍,便露出了笑容。 “善!” “竟有上百人参与了昨日的买扑报名!” 大宋的买扑,类似现代的招投标。 分明标、暗标,一般情况下,以暗标为主。 大体运作方式,有些像现代的承包。 其运作流程,称为‘实封投状’,就是官府会制做一个铁制的木箱或者铁箱。 然后选一个日期,将所有愿意参与买扑的人都召集到一起,宣布标的物的名称、专卖范围、底价以及超额部分,官府与商贾之间的利润分配比例。 按照一般规律,官府会在这个时候,规定一个期限,一般以七天或者半个月为限。 这是给买扑人筹集资金或者准备抵押物的时间。 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官府也需要在买扑范围的公开场合,张榜公布标的物的范畴、金额、期限以及其他内容。 到了约定期限,官府再次召集买扑人,这个时候买扑人就可以将自己的竞标价格,写在纸上,用特殊的信封密封后,投入那个官府特制的木箱或者铁箱中。 最后,就是由官府选一个日子,在官衙内,当着所有的人的面,公开启封,并逐一拆封投标信件,宣读价格。 一般,都是价高者得。 因为,大多数买扑物,都不是单独一个人或者几个人就可以吃得下去的。 多数买扑,都是以斗纽或带泄方式,组成买扑团参与。 所以,当赵煦看到吕公著报告,有上百人报名了昨日的抵当所买扑公示后,就显得非常开心:“也不枉朕这大半年来的一片苦心了!” 为了尽可能的,让这大宋天下州郡的狗大户们、有实力的奢遮人家,都能知道朝廷要买扑汴京抵当所,且汴京抵当所,已经将汴京质库都已经吞并的这个大好消息。 过去半年以来,赵煦通过汴京新报、官府公告以及邸报,不断的进行着宣传、动员。 他甚至指示石得一,派出逻卒去洛阳、扬州、杭州、、许州、明州乃至于广州、泉州等大宋豪商聚集之地宣传。 生怕,这天下州郡的有钱人,不知道赵官家已经给他们量身定做了一个与国家社稷同呼吸共命运的好政策,催促他们赶快上车! 如今来看,效果还是很不错! 一百余人的报名群体里,汴京人虽然占到了六成,但还有四成是来自天下州郡的商贾。 这就很棒了! 赵煦很清楚的! 没有比利益共同体,更牢固的同盟! 所以,这一次的抵当所买扑,在实际上根本没有公平可言! 赵煦早就做好了搓圆仔汤的准备! 每一个抵当所,都将按照地域分配下去。 河南府必须要有一个名额,东南六路,也须得有一个名额,福建路、两浙路也须得有一个名额…… 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人口繁多或者战略地位特殊的地方,必须要有一个代表! 当然了,作为帝都的开封府,必然在这次扑买中得到最多的名额! 这是政治! 如今,诸路商贾,至少是其代表,都已经入京,赵煦自也当给他们搓一搓圆仔汤了。 仔细的将吕公著的札子,认认真真的看了一遍,尤其是吕公著报上来的,那长达百人以上的买扑商贾名单。 赵煦就将冯景唤到身边,吩咐道:“汝持我的令符去开封府,叫蔡京在这几日,将相关买扑人的籍贯、保人、背景都查一遍,仔仔细细的报上来!” “诺!”冯景领命而去。 赵煦则拿起吕公著的札子,来到了福宁殿内寝。 今日在福宁殿内寝值守的是孟卿卿。 赵煦进来的时候,孟卿卿正带着女官、宫女,整理着床榻,打扫着卫生。 见到赵煦,孟卿卿连忙带着女官们行礼:“官家……” “嗯!”赵煦颔首,看向那福宁殿南墙悬挂着的巨大汴京地图。 这是沈括和宋用臣,奉命在去年春天联手勘探了汴京内外后,绘制出来的最新的汴京地图。 赵煦站在这副几乎占据了整个福宁殿内寝南墙的地图前。 这副地图无比清晰,在图上可以不止看到整个汴京城的每一条街道,每一个坊区,就连每一条巷子,每一个路口,每一条桥梁都有标注。 可惜的是,赵煦目前的身高,还是比较矮。 月初的时候,钱乙给赵煦做身体检查的时候,量出来的最新身高是——四尺六寸多一些(约146CM)。 放在大宋,这个身高,对他这个年纪的少年来说,已经算是发育的非常好了。 但,很多事情,还是有些勉强。 就像现在,他得踮起脚才看的清楚面前墙壁上挂着的地图。 看着赵煦垫着脚努力抬头的样子,孟卿卿当即反应过来,连忙搬来一条凳子:“官家,踩在此凳上,或许可以看的清楚些!” “多谢!”赵煦点点头。 孟卿卿连忙低着头,红着小脸:“这都是妾身该做的……” 她今年,已有十四,马上就要满十五了。 在中古,民间十五岁的女子,多的是已为人母的。 何况在这宫中,像她们这样的封君,早早就有人会教导,如何服侍、如何取悦天子。 也就是赵煦年纪还小,两宫、朝臣们在男女之事都盯的很紧。 不然…… 这宫中女子,不知道会使出多少种手段来诱惑赵煦? 反正,在赵煦的上上辈子,宫里面的莺莺燕燕们,无时无刻不在想方设法的勾引他。 有些场面,哪怕现代人都看了,恐怕都要直呼:还能这么考验干部的? 不过,有了上上辈子的教训,如今的赵煦是很懂养生的。 不到年龄,他是不可能破戒的。 所以,赵煦无视了孟卿卿的娇羞,直接站在了凳子上。 两个向太后派来的女官,立刻一左一右的搀扶着他站稳。 孟卿卿则连忙带着人,举着烛台,凑到那南墙前,好让赵煦看的清楚。 赵煦抬着头,看着眼前的地图,嘴里念念有词:“汴京内城,左军第一厢二十坊、第二厢十六坊……” “右军第一厢八坊……第二厢二坊……” “新城东厢九坊……” 汴京城,是一个畸形的怪物。 这怪物,并非是在大宋成长起来的。 而是从隋唐的汴州城的基础上,发育而来。 所以这座城市,也如大宋的体制一样,是迭屋架床,臃肿不堪,好似克苏鲁怪物般奇形怪状。 就拿皇城来说吧——大宋的皇宫,是从唐代的宣武军节度使牙城改建而来。 一个节度使牙城能有多大? 就算这样,皇城还是得分出一半的建筑面积,来作为都省的都堂(朝堂)令厅、学士院、枢密院以及各种各样的大内机构。 更要命的是——整个皇宫布局,还必须依从三代以来象天设都的规矩来调整。 这就使得整个大内的建筑,都不得不挤在一起。 福宁殿、保慈宫、庆寿宫,在一条中轴线上。 皇帝出门遛个弯,就到了太后寝殿门口。 像赵煦上上辈子,他自己关起门来,在宫里面和妃嫔玩一龙二凤的游戏。 你要是汉唐,根本不可能被人知道。 但在大宋,第二天,整个汴京都知道了——而且,还传的有鼻子有眼,各种细节好似现场直播一般绘声绘色。 这个逼仄的皇城,根本逃不开他人的窥伺。 皇城如此,汴京城的其他地方,也好不到哪里去。 汴京内城,是唐德宗时,宣武军节度使驻地从宋州迁到汴州时,由时任宣武军节度使董晋修建的。 大文豪韩愈写的《汴州东西水门记》就是在描绘此事。 而当时的汴州城,是按照州城规模来设计的。 周长不过二十一里又一百五十步。 这样的城市,能容纳十万军民,就已经很拥挤了。 可,随着五代乱局,四朝先后定都于汴京,汴京人口日益繁多。 小小的旧城再也容纳不下,不堪重负。 所以,到了后周时,周世宗柴荣于显德二年,决心用三年时间,扩建汴京城。 柴荣的想法很好,但奈何现实不从啊。 这次扩建汴京城,最终只持续了半年,就草草收场。 原因是——南唐和后周,在淮南开片了。 整个国家的所有资源,都开始倾向战争。 于是,这次新修的汴京新城,也只是一个周回四十八里又二百三十步的罗城。 根本不能与汉唐之长安、洛阳相比! 到了大宋朝,太祖忙着剪除群雄,统一天下,根本没时间也没有那个资源来扩建汴京——何况,太祖心心念念的是迁都洛阳,衣锦还乡。 汴京? 在他心中,只是临时首都罢了。 至于太宗? 他倒是真的将汴京,视作了自己的帝都,也不打算迁都。 但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他无法也不能大兴土木——会被人骂死的。 而真庙? 他倒是想! 但……他把钱都用去修玉清昭应宫了…… 而玉清昭应宫,最终在天雷的轰击下,被烧成白地。 有了这个前车之鉴,仁庙哪里还敢扩建汴京城,大修宫室? 赵煦的父皇,也想重修汴京,扩建汴京。 元丰年间的汴京城外城重修工程,就持续了数年。 奈何,国家的资源,重点还是花在了西北。 留给重修、扩建汴京的资源,少的可怜。 宋用臣,只能用那么点可怜的财帛,在螺蛳壳里做道场,小修小补,聊以自慰。 这汴京城,就这样在数百年中,摇摇晃晃的用着这个臃肿、畸形的模样走到了今天。 所以整个汴京城,无论内城、新城还是新城外的厢坊,都是一个个拥挤、畸形的模样。 像汉唐那样,星罗棋布,秩序井然的都城模样,是想也不要想的。 左右不对称,上下不相谐,才是汴京的真实模样。 像是汴京内城,左军第一厢有足足二十坊。 但,右军第一厢,就只有八坊了,第二厢更是干脆只有两个坊——金顺、寿昌。 到了新城,厢坊规模陡然变大。 最大的新城城西厢有二十六坊,哪怕最小的城东厢也有九坊,其他皆为二十坊。 最可怜的是新城外九厢,有四个厢都是孤零零的一个坊,剩下的五厢,也基本都是两个坊。 偏生,新城外九厢,是整个汴京如今人口最密集的区域。 平均每个坊,至少有一万人在其中居住。 还有大量入京的客商、士人、入京办事的低级文武官员混居。 所以,抵当所买扑,分区的名额给谁就成问题了。 赵煦托着下巴,想着:“这新城外九厢之抵当所,都得预留给各州郡的豪商代表!” 新城外九厢,没有城墙保护,官府管理也相对松弛。 各种人物鱼龙混杂,无数英雄好汉都是从这里走出来的。 这是一片热土,也是未来汴京城继续扩大的必由之所。 所以,预留给州郡豪商,即是保护他们,也是为了他们负责——树大招风,赚的多,容易惹人眼红。 “新城中,也得预留一两个抵当所,来团结东南与泉州、明州、广州!” 东南六路,是汴京城的粮食来源,同时也是财富源头。 在过去,这六路被历代赵官家是敲骨吸髓,盘剥殆尽。 所以怨气很大,所以和朝廷难免离心离德。 最终,被赵佶逼反,方腊起义,未尝不是六路的豪强、地主们给赵官家的一点小小警告。 所以,东南六路在赵煦这里的统战价值直接是拉满的! 必须单独给他们在新城里选块地盘。 至于泉州、明州、广州这三个地方,是赵煦重点发展的对外经贸窗口。 自然,也是统战价值满满,必须得额外照顾。 所以……得让这三个港口城市,在汴京城有一个抵当所,同时,也只有这样,才能让这些地方的土豪,心甘情愿的将自己的财富,拿到汴京城来。 也只有这样赵煦的强京城战略,才会有实际效果。 “便将新城城东厢,预留给福建、泉州、广州……” 这里是新城最小的一个厢,一共只有九坊。 如今还在发育的海商们,拿了此地,既不会太显眼,同时能表达朝廷对他们的重视。 “而新城城南厢则可以给东南六路预留……” 新城城南厢,有着一个重点区域——太学、国子监、武学、律学、算学,都在城南厢的龙津桥一带。 而东南六路,从古至今,乃至于现代。 都是以卷教育而闻名天下! 将此地预留给他们,能更好的拉拢、团结这些地方上的豪强。 (本章完)
下拉加载下一章...